大三下学期 社科文献检索 课件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三下学期 社科文献检索 课件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0b2a2f4b73f242336c5f78

《汉魏丛书》 丛书举要

丛书可以分为“汇编”和“类编”两种。

汇编丛书也即综合性的丛书,包括经史子集各部书在内。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

类编丛书即专科性丛书,按照经史子集等分别编辑的丛书。如《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

丛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的数量也非常多,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收集全国41个图书馆所藏丛书2797种,子目有7万多条。 编撰《四库全书》的起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来源

1.内府本2.敕撰本3.《永乐大典》本4.各地采进本5.私人进献本 馆藏

“荟要”两部

北四阁:文渊阁 (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源阁 (京郊圆明园)文溯阁(奉天故宫(今沈阳)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南三阁: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文澜阁: (杭州西湖)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评价《四库全书》

1.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 .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

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2.寓禁于征。查禁、篡改了大量典籍,对古籍的传承起了破坏作用。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吴晗)

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鲁迅)

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

《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四库全书》的命运

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 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

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後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提要辨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禁毁书丛刊》 第七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提要辨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禁毁书丛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刘向便“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写成叙录上奏。这些叙录,汇编为《别录》。他逝世后,刘欣继续父业,最后辑成《七略》,为《汉书·艺文志》所本。 李元度所作《纪文达公事略》:“每进一书,仿刘向、曾巩例,作提要冠诸简首,上辄览而善之。又奉诏撰《简明目录》,存书存目多至万余种,皆公一手所订,评骘精审,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藏诸七阁,褒然巨观,真本朝大手笔也。” 价值:

清末张之洞撰《輶轩语》,谈到怎样做学问,曾说:“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 四库全书总目特点

(1) 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艺文志是史书的组成部分,而是书目的单行本,是清代规模最大的解题书目。 (10254种,17286卷) (2)本书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是一个创例。“著录”书,写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之内;?存目”书是不收入《四库全书》的,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同样撰写提要。

根据本书《凡例》规定,列入“存目”者,大致有两种情况。

1. 一种是其书有谬误,应在提要中“附载其名, 兼匡跃谬”; 2. 另一种是“寻常著述,末超群流……并亦存其目。以备考核”的。

《四库全书》共收“著录”书三千五百多种,“存目”书则多达六千八百多种,后者多于前者一倍。

这些书,赖有“存目”的提要,才使读者知其梗概,进而访求原书。试想当年如果没有这份“存目”提要,所存古籍将少去三分之二,鲜为人知,这将是一个多大的损失。就此而言,《四库全书总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四库全书提要》不足 《四库全书》及《提要》,因为历史的原因,自有其不足之处。《四库》最为后人诟病的,是其编纂过程同禁毁“违碍”书籍相结合。清廷文网繁密,忌讳众多,给学术文化带来种种祸害。《提要》除带有这方面烙印外,由于是官修,受着许多约束,令人遗憾的地方不少。当时参预的学者已有感受,后来之人更易洞察,只是不敢公然表达而已。 《四库提要辨证》

余嘉锡, 《提要》的缺点指摘最多,而对全书仍予以很高评。自称他“略知学术门径,实受《提要》之赐”

本书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近500种图书的谬误、缺失等进行了考订和辩证。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由中华书局修订重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胡玉缙撰 王欣夫辑

收集以清人为主的各家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考辨,胡氏自己也有按语,纠正《提要》的疵谬疏漏。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

作者:杨讷,李晓明编;北京图书馆编 文津阁文渊阁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季羡林主编。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历代典籍3461种、79309卷,学术界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总汇。但是《四库全书》并不“全”,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的历代典籍被摒弃在外,仅列为存目者即达6793种、93551卷,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 以《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存目”为依据,经多方搜集,共搜录散藏于海内外116个图书馆、博物馆及少数私人藏书家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种。

这是四库修成以来200多年间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古籍丛书。大陆版由齐鲁书社在1997年时开始发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齐鲁书社2001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 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中国学术又积聚了大量重要的成果。

清中期的“乾嘉之学”是清代学术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纪晓岚、戴震等均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受编纂体制的限制,他们的著作不可能收入《全书》。清后期,尤其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文化学术因受国势陵替的刺激和西方思想的冲击而另辟新境,新思潮层出不穷,形成从魏源到章太炎为代表的“新学”;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归本土,考古发掘使竹简帛书重见天日,秘藏民间和以稿本形式流传的优秀著作不断面世。

以上这些数量可观的古籍,都还来不及进行系统整理。通过编纂、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既可为《四库全书》匡谬补缺,又能继往开来,对清代乾嘉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学术文化发展进行新的归纳总结。 体例

《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集四部分类,用绿、红、留著作原始性。

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

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 收录范围:

《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既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也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 补选之书主要是

1.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2.《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

3.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未予收入,此次编选根据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择优选收,这也是“续修”具有开创意义之处。

4.此外,新从海外访回而合于本书选录条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编的竹简帛书也酌予选收。

《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 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单位商借底本,每种入选图书,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这是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与汇集。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本上反映了清乾嘉以后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存世典籍的概况,是学者必备的参考用书。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书籍的主要范围是 :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已收录,但篡改、删削过甚或版本不佳的书籍;2、修改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遗漏的书籍;4、乾隆以后的著作和辑佚书籍;5、禁毁书和佛、道藏中的重要书籍;6、词曲、小说及方志等类书籍;7、敦煌遗书;8、外国人用汉文撰写的书籍。 《四库禁毁书丛刊》 收录范围:

依据姚观元《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和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所著录的图书馆为主要收录范围,不是清代所有禁书的总汇,不收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本从书收书约700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各部独立成册,部下不再分类。共310册,加索引为311册。 该书特点:

原始性:本书收录除部分挖削书内容外,大多为原刻本或禁毁前刊本,钞本,保

珍稀性:除少数曾重刊外,其余大都成为孤本,善本,稀见本。

民族性:所收的作者有许多抗清英烈,如熊廷弼,黄道周,陈子龙等,还有反清的士绅如:叶向高,钟惺,茅元仪,钱谦益等,明遗民顾炎武,闫尔梅,吕留良,方文等。 丰富性

其他丛书 《四部丛刊》 张元济

特点:讲究版本,讲究辑者。专选送宋、元、明旧刊选间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稿本,故版本价值之高,远非《四库全书》所能比拟。多年来,该书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推崇,所收书还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 《四部丛刊》初编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续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三编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景印本

以上共计收书504种、3134册232478页近九千余万字。每编内皆分经、史、子、集四部。所收书主要来源于上海涵芬楼、江南图书馆、江南书寓及其它藏书家的珍本藏

《丛书集成初编》

4107种4000册,王云五主编。1935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影印本。 该丛书系择宋代至清代重要丛书一百部,去其重复,重新分类编排而成。已出3467册。未出者533册。

该丛书以“合乎实用”“流传孤本”为目的。1985年起中华书局用上海商务印书馆本影印,未出者亦补齐,共4000册。此系特大丛书,较常用。唯断句、排校不无讹误。1992年,印发了当年商务印书馆未来的及出版的533种。 1994年后,上海书店还出版了《丛书集成续编》180册,分经史子集四部分。 《传世藏书》

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七千六百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 《传世藏书》的总编为八旬高龄的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季羡林教授早年留学欧洲,又精研古印度文化,是国际公认的真正通晓东西方古典文化底蕴的稀世大学者。与其共主其事的还有中国哲学史权威张岱年教授、中国训诂学会会长徐复教授、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专家王利器教授和中国著名出版家钱伯城、戴文褒先生,

以及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名家。全书采用新式标点,简体,横排。为便于查阅,所写出了《民国十七年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

每书都编有目录。 《当代中国丛书》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

第八章出土文献

出土文物指从地下出来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品,有人工开掘出来的,也有被水冲出来的。

出土文献则主要指出土文物的中的文字资料,有的人把纹饰图案也作为艺术史文献资料。

甲骨文献 一、 发现

一八九九(已亥,光绪二十五年),有学者名王懿荣(字廉生,谥文敏公)到北京某药店买龙骨,得了一块有字的龟板,见字和金文相似,就问来源,并许再得了有字的龙骨他要,价每字银一两,回家研究所得,王廉生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明义士《甲骨研究》) 二、发掘 (1)乱开掘时期

1928年之前

出土甲骨文的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

土人售此,绝少大宗。缘村人数十家,各售所掘。甚至一家之兄弟妇稚,亦不相通假,人各持自有之骨。故来必数人,或数十人,筐箩相属,论价极喧扰。间有大宗,则数人合掘一坎,以所得藏于家,封志之,不得独发,既售,乃分其资……每有童子来售,虽甚少,且破碎,亦有佳者。盖掘者于土中检之未尽,儿童乃拾取之。”

—————罗振常《洹洛访古游记》 (2 )科学发掘时期 科学发掘时期

1928、10——1937、7

1937年7月——1950年4月,殷墟发掘中断 1950——

1928年8月董作宾受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代所长傅斯年派遣去河安阳考察,确认甲骨尚未完全挖尽。 第一次:

10月13日至30日,共发掘出有字甲骨854片。发掘结束后,董作宾向史语

第二次:

1929年1月,李济任考古组主任,主持3月7日至五5月10日的第二次殷墟发掘。这次共发掘出土有字甲骨740片。

第 三次:

10月17日至20日、11月15日至12月12日:挖掘出土有字龟甲3012片。 1928——1937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甲骨文24918片。 河南省政府派出考古组:3656片。 共计28574片。 《殷墟文字甲编》:收录甲骨文3938片。 《殷墟文字乙编》 :9105片,总计13043片。

1937——1950

科学发掘被迫停止,日本人屡次来安阳盗墓。 1950年政府设立“殷墟遗址保管所”。

武官村大墓,发现了用人殉葬和祭祀的实例。又在四盘磨的发掘中出土了一片字骨,共三行十六字殷商卦符。与一般常见的卜辞有所不同。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殷墟发掘被迫第二次中断。 1971——

1971年12月8日,在小屯西地出土21块完整卜骨。这些卜骨在地下堆放有序,基本上是分为三组。其后,在后冈发现残骨一片,上刻两字:一为“又”字,另一字残缺不全;1972年,在小屯西地的发掘中又发现刻辞卜骨三片,卜甲一片。 1973年,又先后两次在小屯南地发掘,在小屯南地共出土甲骨万余片,发掘后清理出有刻辞的4569片,经缀合、墨拓后,著录为《小屯南地甲骨》于1980年10月出版,其后又再清理,发现有刻辞的甲骨284片,大多是小片,文字较多的只有几片。

1991年10月,考古所在花园庄东,“殷墟博物苑”南,发掘了一个埋藏甲骨的灰坑,此坑无其它遗物,出土1583片甲骨。

1950——90年代初 总计出土有字甲骨6233片。 三、整理和研究成果

刘鹗: 《铁云藏龟》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专书。 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 明义士《殷墟卜辞》及《后编》。 明义士(1885--1957)原名詹姆斯 · 梅隆,是加拿大长老会传教士,1910年来华、1914年到安阳传教。凶利用地利之便,“游于洹水南岸,考察殷墟出土甲骨文字情形。自此以后,频往调查搜求,所获颇多,”自称有5万片,实际有3万5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