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初探 - 榜样示范法的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初探 - 榜样示范法的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1691760b4e767f5acfceb9

学前儿童家长不良习惯的负面影响及矫正策略

学号:20100747 姓名:艾瑞兰 辅导教师:陈琪

摘要:目前部分家长自身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欲望、没有礼貌、不守交通规则、说谎、做事拖拉、情绪激动,喜怒无常、当着孩子面宣泄自己的各种不满、不爱运动、带着宝宝一起看成人剧、带着宝宝一起玩电脑、当众批评孩子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宝宝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应矫正这些行为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榜样示范法 不良行为习惯矫正

引言

家庭教育必须从学前儿童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品德、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外教育家都注重榜样示范,躬行身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既是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对于思维发展处在具体形象阶段的年幼孩子来讲,这一方法则更为重要。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

1

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着孩子,相反,家长不好的思想、行为对孩子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笔者列举当前部分家长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家长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矫正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1、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或施加的影响。

3、榜样示范法: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本文笔者列举当前部分家长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家长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矫正策略。

4、文中“孩子”“宝宝”指的是同一概念,即学前儿童。

二、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

——家长不良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孩子来到人间以后,接触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直接、

2

最经常的模仿对象。父母要发挥自身榜样的作用,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然而笔者却发现部分家长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家长自身的行为习惯,对学前儿童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1. 溺爱孩子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会用“孩子还小”作为替他做这做那的理由,所以什么也不让孩子做,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例如,孩子在家吃的鸡蛋,都是家长剥过蛋壳的,白白嫩嫩,玲珑剔透。所以第一次到幼儿园,看到硬硬的鸡蛋,就发呆了。

2、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欲望

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如买最高档的玩具、最新潮的衣服,到商场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欲望。这样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反倒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3.没有礼貌

家长平时“出口成脏”,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更为甚者,有部分老太太还故意教孩子骂人,如成人逗孩子玩,引起孩子不满时,老太太会说:“你骂他”,并教孩子怎么

3

骂人。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4、不遵守交通规则

有部分家长带孩子上街,过马路时,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不守交通规则或没有交通法规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5.说谎

有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甚至为自己的谎言沾沾自喜。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孩子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孩子因不解,而对父母的认识产生偏差。如不小心打破碗了,没被家长发现,便不承认是自己打的;有时为逃避被惩罚,不承认自己犯了错。

6.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

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如答应孩子的事,迟迟不做,总是让孩子失望。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7.情绪激动,喜怒无常

有的父母比较情绪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可怕的总是在孩子的面前爆发。首先,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增加他的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