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 社会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吉登斯 社会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272e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2

第4章 社会互动与日常生活

1.社会互动是我们对周围的人做出行动或反映的过程;日常生活的研究:A.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够帮助塑造个体自身的行为结构和方式;其次能够解释人类是如何通过创造性的行动来塑造现实的,人们在互动中(符号互动中)构建社会。最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更大的社会系统和社会制度(以微观推宏观,比如说女性性骚扰而引申的对男女不平等等级制度的研究)B.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微观研究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境,而宏观研究关注社会大的系统或者社会变革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的基础,宏观研究反过来促进微观研究。 2.微观研究之非言语交流

A.表情、姿势和情绪:主要是情绪的面部表情,这一活动被证明是与生俱来的,但由于个体和文化因素的差异,其具体形式和被认为得体的发生语境会有所差异。其次,姿势或体态也能补充一些言辞,但是与表情语言比较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B.脸面与自尊:脸面是指“一个人所受的别人的尊敬。”在社会互动中,我们往往关心留有“留有脸面”,也就是保护我们的自尊。机智:保护自己的缺点不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能够娴熟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体态和姿势。

C.性别与非言语交流:无论是目光接触还是凝视,男人和女人会有不同的感知和表达。 3.社会规则与交谈

A.采用“常人方法,通过联系社会背景积极主动得来理解谈话的内容。 B.共同的理解:是交谈的基础

C.加芬克尔实验:当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微不足道的谈话习惯没有被遵守的时候,交谈中的人们就会很尴尬,甚至愤怒,这种互动关系也会中断

D.蓄意破坏互动行为:指黑人男性刻意在大街上大力被人女性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男性很积极主动,而女性则沉默或者不按日常应该有的讲话形式去应对。它与阶级、地位、性别和种族结构息息相关。

E.谈话方式:交谈是社会生活每个领域中基本的要素。

F.反应性惊呼:哎呀,小的失败的情形中,比如忘记重要的事情了,或者意外的情况下,比如被被人撞到了。

G.口误:会无意地暴露出我们真实的想法,也有可能变成一种笑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反应性惊呼和口误来了解到很多信息。 4.互动中的脸面、身体与言谈

A.无焦点的互动是指在大型集会中,个体之间彼此没有直接的交谈下的互相意识;有焦点的接触可以分成不同的接触和互动场面。研究社会互动可以通过应用戏剧模型来解释,把哪些参与的人当成各种各样的场景和道具舞台上的演员。

B.有焦点接触中:标记是常见的,是接触中可能更有的分隔符,将焦点互动中的前一个情节和后一个情节区分开来,比如说学习之后吃饭,中间会有一个铃声作为标记或者语言。 C.街头智慧:这里依旧就男性黑人和女性白人之间的互动做了分析,研究者认为这种微观层面上的互动其实存在着宏观的经济和种族因素在里面;同时在街头互动中,人们往往通过肤色、性别、年龄、衣着、首饰以及人们携带的东西来确认他们,因而形成假设并驱使他们去交流,但是被强迫去互动的另一方会有“躲避艺术”(或者加快步伐往前走或者避而不谈),这是一种街头智慧。

D.印象管理:有点类似于刻板印象,这里涉及到社会角色:即社会界定的期望,并要求处于某一社会地位和位置的人去遵循。人们迫使别人依据他们的所期望的方式作出反应,这就是印象管理;先赋地位,根据你的种族、性别或年龄等生物属性“指定给你的”;自致地位:

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但是也包括一些主要地位:比如说性别和种族的。

E.前台和后台:扮演角色的正式场合;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地方。私密场合中经常会有很多角色扮演,为了更好的接触和自我心理接受;

F.个人空间:文化差异决定个人空间界定的差异;个人空间区域:A.私密距离,爱人、父母之间;B.个人距离:朋友、熟人之间;C.社会距离:采访;D.公共距离:面对观众讲话。 5.时间和空间的互动

a.钟表时间的国际化标准给时间上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的社会构建中,那些被个体和社会理解为现实的东西,往往是个体和群体社会互动的产物。但也有人认为:最初的行为时客观的,但是被贴上了主观的标签。 b.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和时空秩序。

c.接近的冲动,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交流的增多和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一些研究者认为个体有一种在大家共同在场或者面对面的情境下与别人相见的需要,这就是接近的冲动。 d.所有的互动都是在时空中进行的,可以通过考察互动在时空内的活动来“分区”。 课后问题:问题1,如果社会成员之间没有共享的背景假设,社会生活是否可能?

答:不可能,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继续。就像加芬克尔的实验一样,当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微不足道的谈话习惯没有被遵守的时候,交谈中的人们就会很尴尬,甚至愤怒,这种互动关系也会中断。

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保持如此稳定和有意义,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说了什么,为什么说等等的文化背景假设是一致的。我们根据不同的情景赋予不同的意义,根据意义的自我阐述获得该情景下的共享定义,然后根据共享定义进行关系的交往。 2.怎样才能看上去充满自信?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去公司面试,他希望给面试官留下认真,得体,大方,能干的印象。那么他在选择衣服的时候就不能选择牛仔裤和休闲短袖,而是应该选择西服和领带。

印象管理是有目的的。行动者可能带有欺骗,迷惑对方的意愿,其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控制别人的行为。通过印象管理,诱导对方做出符合自己希望的行为。 问题3:电子交流能够取代面对面的互动吗?

答:不能。根据西方社会学家的调查,个体有一种在大家共同在场或者面对面的情景下与别人相见的需要,他们把这种需要叫做接近的冲动。

我认为,电子交流还是趋向于非人格化的。即便是以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与人的直接沟通也是人类祖先遗留的交流方式,很难改变。电子交流的速率是很快的,但是他远不及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所得到的信息丰富。人类的信息百分之六十五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来传递的。在电子交流方面,表情,手势等等方式的不能实现,是他的硬伤。所以,面对面的互动还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第五章 性别与性

背景:逻辑来源:在影响社会互动中,有一种角色定位,先赋地位和自致地位,而在先赋地位中有一些主要的因素:性别、种族等等。或者说影响社会互动的主要因素是性别、种族。 1.性别差异: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A.社会学家区分了性与性别:性是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而性别指的是男女之间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差异。

B.原因分析:第一种观点:性别差异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具有生理学基础。第二种观点:性别差异是社会化的结果:人类通过家庭学校和媒体等社会机构而学习到性别特征。这种性别社会化开始于婴儿时期,内化哪些看上去符合他们性别的规范和期望(比如说男孩被强制的

或者非强制的力量不被允许玩洋娃娃),从而选定与他们相称的“性别角色”以及男女认同(男女气质);第三种观点,性别差异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社会影响和技术发明可以改造一切人的基础。

C.性别认同的两种理论:弗洛伊德的性别发展理论:有没有阴茎是男性和女性气质的象征,父亲充当着纪律代理人;乔德罗的性别发展理论:对于母亲持续性依恋的丧失对界定男性气质而不是女性气质,母亲是纪律代理人。 2.性别不平等

A.性别不平等主要是指男女在享有权利、地位、声望等方面的差异。

B.原因:第一种,功能主义认为这种性别的差异和劳动分工正适合社会的平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二种自由女性主义认为可以从社会和文化态度上(社会的男性至上主义和女性的歧视)对此作出解释,并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种现象;第三种激进女性主义则认为父权制才是造成不平等的原因;第四种,黑人女权主义者则认为种族、阶级、性别等因素综合起作用。

3.女性气质、男性气质与性别关系

A.性别关系指的是社会中男女之间的互动模式化互动;

B.性别秩序的存在于男性对执行的支配基础上,其原因包括:1,劳动,劳动的性别分工(家庭内部和劳动力市场);2,权力,暴力组织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3,投注,私密,情感和个人生活中的动力学,包括婚姻、性行为和孩子养育。但是由于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传统的男性气质正在衰弱。

C.性别等级,文化霸权对全体实施社会统治,包括霸权的男性气质,从属的,同性恋的(左侧),右侧:从属的女性气质,受强调的(女权主义者),反抗的女性气质等。 4.人类的性

A.性行为具有鲜明的生理基础,但是大多数的性行为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其实同性恋也是可以被改造或者影响成的);性实践则因为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变现,西方社会长期受基督教的影响而严格要求性行为的生育功能;在大多数社会中,对于男性哈女性的双重标准也是不一样,往往对男人更宽容。但是今天已经开放和进步很多了。 B.同性恋倾向和卖淫:卖淫产业化是谁之过。 课后习题:

1.与更广泛的社会变革相适应,未来十年间将会出现怎样的新型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男性和女性气质是指社会学上所说的男女之间心理、社会和文化的表现,一般来说性别气质的形成基于生物学基础,也是社会化或者说文化习得的产物。

康奈尔对于传统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社会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即男性气质表现出一种霸权和绝对主导的特点,而女性则是温顺和从属于男性的特点。一方面,性别秩序的存在基于男性对女性的绝对支配,另一方面,社会中的文化霸权使得性别等级中霸权男性的气质居于首位,决定女性气质的形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正在影响并使得新型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形成。这种变革包括:第一,制度化危机,由于离婚,强奸等方面的立法,以及一些税收和养老金方面的经济问题,男性支配女性的合法性正在减弱;第二,性状态危机,异性恋的主导地位被同性恋和双性恋等力量所冲击;第三,利益形成危机,新的社会利益与旧的性别秩序不容,女性在经济活动中贡献正在逐步增长。

这种新型的男性气质表现在“报复性男人”的增长和新男人的出现,前者是指对新型男性的猛烈的抨击,后者是指一种强壮的但温和的男性的出现。当然也包括一些“软化”或者“女性化”男性的出现,但目前为止这还不是主流。在新型女性气质方面,女性更加的独立自主,不再是男性的从属者,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甚至也出现了“男性化”的女

性。

2.社会互动是以何种方式围绕着假定的异性恋规范被结构化的? 假定的异性恋规范被结构化强调了异性恋在社会两性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它主要得益于性别秩序和不平等的性别等级的存在。正是男性把持的社会权力通过日常的互动和实践孕育并维持了性别的不平等和异性恋的结构化。

这种社会互动主要包括:第一,劳动的性别分工,既包括家庭内部的分工,比如说家务和养育孩子,也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的分工(职业隔离和不公平报酬),女性通常在家庭中及承担家务也承担着养育孩子的重任,在市场上更是经常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第二,权力。国家、机构和家庭中权威大多把控在男性手中,暴力和意识形态等社会关系也同时在起作用。第三,投注。指的是私密、情感和个人生活中的动力学,包括婚姻、性行为和孩子教育,在投注上的主导地位也使得男女关系不平等。

第六章 身体社会学:健康、疾病与衰老

1,身体社会学关注社会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等的影响。 2.健康的社会基础:

A.阶层和健康,在单一的工业化国家中,穷人的健康状态比富人要差,更容易生病护着染上传染病;在不同国家之间,穷国的人均寿命短于富国;原因,一方面是财富,一方面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或者行为因素影响了健康的不平等。失业、低标准化住宅和恶劣的工作条件等结构性影响也被人所研究。

B.性别与健康。女性寿命平均长于男性,但是受疾病的烦扰更多。

C.种族与健康。不能绝对地认为某个种族的健康状态更好,但是要考虑不同民族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因素对这种不平等健康状态的影响。

D.逆向照顾法则:社会调查表明健康最差的群体经常居住在资源较少的地区,这会导致不均等的保健供应趋势。 2.医学与社会

A.生物医疗康复模式:基于科学的客观治疗。(由于忽略病人意见等而受到批评)人口统计学对公共卫生的重视。

B.生病的体验,即病人和他周围的人如何体验不适、慢性病或残疾。 C.符号互动主义考察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疾病和慢性病。 3.健康与衰老

A.老年学:对衰落和老年人的研究。人口“银发化”(65岁人口大量增加)

B.衰老一方面给个体自由,从抚养子女和劳动力市场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经济和心理压力。近年来,年龄不再那么受到歧视了。

第七章 家庭

1.基本概念:

A.亲属制度:是由遗传关系纽带组成的,或者是由婚姻所引起的关系年代组成的;家庭:是一个负有抚育孩子责任的亲属群体;婚姻:以一种社会所允许的性关系生活在一起的两个成年个体之间的联结;核心家庭:一对已婚夫妇(或单亲)与自己的孩子(或领养的孩子)一起生活的家户;扩大家庭:一对已婚夫妇与其子女和子女之外的亲属居住在一起的的家户,或者是彼此间有密切的、持久的关系;

B.现状,核心家庭的主导地位正在减弱,家庭呈现多样性的症状。 2.家庭研究方法:

A.功能主义:强调家庭作为社会基本机构之一对社会的维稳作用,尤其家庭对儿童初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