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计算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毕业设计计算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43c84fa6c30c2259019eaa

设计(论文)专用纸

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仅考虑恒载、活载参与组合: CD_TDL = 0.60 考虑风荷载参与组合: CD_TW = 0.00 考虑地震作用参与组合: CD_TE = 0.00 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 CC_T = 0.30

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

这项菜单是SATWE前处理的核心,其功能是综合PMCAD的第1、2、3项菜单生成的数据文件和前述几项菜单输入的补充信息,将其转换成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所需的数据格式,写出三个文件,分别为几何数据文件STRU.SAT、竖向荷载数据文件LOAD.SAT和风荷载数据文件WIND.SAT。另外还生成一个名为TOJLQ.SAT的二进制文件,储存的是SATWE数据结构与PM数据结构的对应关系。

这是SATWE的前处理向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及后处理过渡的一项菜单,其功能包括两个方面:通过物理概念分析检查几何文件、竖向荷载数据文件和风荷载数据文件的正确性;将上述文件转换成名为DATA.SAT的二进制文件,供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及后处理调用。

二 结构整体分析与构件内力配筋计算

结构内力、配筋计算

激活“刚心坐标、层刚度比计算”、“形成总刚并分解”、“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内力计算”、“全楼构件内力计算”、“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构件配筋计算”。

层刚度比计算:高规附录D.0.l建议的方法一剪切刚度:Ki=Gi Ai/hI,高规附录D.0.2建议的方法一剪弯刚度:Ki=A i/Hi,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值:Ki=Vi /A Iji。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宜采用剪切刚度;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宜采用弯剪刚度;多数结构宜采用抗规3.4.2中定义的刚度(所有结构均可采用该刚度)。 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高规的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高规的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与底部大空间层相同或相近高度的部分的等效侧向刚度与转换层下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上述所有这些刚度比的控制,都涉及到楼层刚度的计算方法,目前看来,有三种方案可供选

第 1 页 择:

设计(论文)专用纸

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 Ki = Gi Ai / hi 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 Ki = Vi / Δi

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方法 Ki = Vi / Δui

抗震规范(第三种)方法为通用方法,也是程序的缺省方式,通常工程均可采用此种办法;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刚度比计算可采用剪切刚度; 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刚度比计算可采用剪弯刚度;

三种方法算出的楼层刚度可能差别很大,属正常,可以不必奇怪。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底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

《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算法1”是指按侧刚模型进行结构振动分析,“算法2”是指按总刚模型进行结构的振动分析。当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某层局部或整体有弹性楼板单元)、或有较多的错层构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所等)时,建议采用“算法2”。

线性方程组解法:VSS向量稀疏求解器计算速度快,需要硬盘空间小,为程序默认解法。 位移输出方式:选择“简化输出”。

计算出错时,首先关闭所有无关程序重新计算;如果还是不行,可根据程序提示的错误号到说明书的错误信息表上寻找其内容。 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多塔定义不对;

⑴同一构件同时属于两个塔。 ⑵定义为空塔。

⑶某些构件不在塔内。 2、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3、局部构件引起结构整体不过。 4、悬空构件

(1)用户输入斜梁、层间梁或不与楼面等高的梁时,如果不仔细检查,可能出现梁在梁端不与任何构件相连的情况,即梁被悬空。 注意:节点处如果有墙,则变节点高是不起作用的,与此节点相连的任一构件标高均与楼层相同。 (2)节点处有柱时,与同一柱相连的梁,如果标高差小于500时,标高较低的节点会被合并到较高的节点处,大于500则不合并,但最多只允许3种不同的标高。如下图所示。

第 1 页

设计(论文)专用纸 3.4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一、检查荷载 结论:荷载满足荷规【2】要求。 二、检查位移 所有位移的单位为毫米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Jmax : 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JmaxD : 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Max-(Z) : 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 h : 层高

Max-(X),Max-(Y) :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 Ave-(X),Ave-(Y) :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第 1 页 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设计(论文)专用纸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DxR/Dx,DyR/Dy : 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 Ratio_AX,Ratio_AY : 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

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7 1 482 19.89 17.50 3000.

482 1.17 1.17 1/2554. 54.8% 1.00

6 1 449 18.83 15.72 3000.

449 2.17 1.86 1/1385. 37.0% 1.20

5 1 376 16.81 14.02 3000.

376 2.98 2.59 1/1005. 11.4% 1.41

4 1 296 13.95 11.58 3000.

296 2.88 2.30 1/1041. 13.0% 1.01

3 1 224 11.13 9.33 3000.

224 3.28 2.61 1/ 916. 10.6% 0.96

2 1 152 7.88 6.73 3000.

152 3.59 2.89 1/ 836. 4.7%

第 1 页 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