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回避的楼市空心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不可回避的楼市空心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65b260dd36a32d7275811e

不可回避的楼市空心化

今冬的又一场雪染白了京城,或是在迎接“圣诞雪橇”的来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对圣诞节还比较陌生。而今大多数人已接受了这一“洋节”。通常来说,圣诞节(准确说是西方的“冬至”)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而不信教的人为何要热衷过圣诞节呢?表面能看,是中国人已将“圣诞节”作为赚钱的工具,或可说圣诞节就是“消费节”。但从文化层面看,西方节日已越来越受到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西方文化正逐渐被国人认同。而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却在节节败退(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却在遭遇冷漠)。反思现状,虽有将节日世俗化、娱乐化、商业化、庸俗化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在信仰缺失的年代,中国文化正蔓延一场“空心化”的趋势。而这场隐形的“空心化”,也燃及了中国的楼市。

中国楼市所呈现出的“空心化”问题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可以说,近年来中国楼市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与“空心化”有关。

首先,简说一下楼市“空心化”的表象

谈及“空心化”问题,大多数人会想到“产业空心化、资产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文化空心化”等词汇,而楼市中的“空心化”却常被忽视。楼市的“空心化”导致了或集中表象为:城市“空心化”、农村“空心化”、经济“空心化”、政府“空心化”、调控“空心

化”、制度“空心化”、官员“空心化”、监管“空心化”、房企“空心化”和设计“空心化”等问题。

调控“空心化”,行政干预“越陷越深”

面对浮躁的楼市,近十年的调控可谓“屡调屡空”。为使楼市回归理性,政策也可谓是“行政限令”层出不穷,而落入“越陷越深”的困局。实践证明,行政干预的楼市“限字令”对高企的房价作用不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上涨的53个。房价越调越高皆因其“治标不治本”的急功近利,此正是调控“空心化”的表现。高企的房价,早已“掏空”普通百姓几代人的积蓄。而某些地方政府尚不顾整体和百姓的利益,皆多为其本身利益着想,不仅常常出现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的行为。同时,也对该做的事“不感兴趣”,致使保障房建设造成历史的欠账。由此,导致了调控仅是“靠喊”并无实质的“空心化”。

制度“空心化”,老百姓收入不及GDP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日前李@克强称:“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为何再三强调此问题,只因老百姓收入不及GDP跑得快,而造成此原因的便是制度“空心化”。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公,正是“空心化”的表现。而在制度“空心化”下,一味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百姓收入的增长,也导致了政府先富于民,以及

垄断和权贵等阶层的高收入。

政府“空心化”,“土地财政”高度依存

11月,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663亿元,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0.4%,创下近16个月新高。在许多地区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其地方政府全部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可谓“土地财政”高度依存。此也是政府“空心化”的表现。在政府“空心化”下,政府通过高房价和高地价,把普通百姓几代人辛苦劳作的储蓄,转化为政府财政收入。然后,再不断拔高地价,助推高房价,以扩张政府的公共支出。其结果,是“居者无其屋”广大普通老百姓望房兴叹。并造成土地存量和价值双重透支。

官员“空心化”,“执政为民”抛之脑后

人们常说“房地产暴利惊人”。如果说,却有暴利,也是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绩,而引发的“暴利”,即“政绩暴利”。一些为官者,片面理解政绩以增长代替发展,追逐眼前“政绩”以急功近利损害长远利益。更有甚者,搞虚假政绩以弄虚作假或贪赃枉法满足个人私欲,制造损民“政绩”。这正是官员“空心化”的表现。而在官员“空心化”下,其“执政为民”抛之脑后,已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

监管“空心化”,“空置房地”仍然存在

据国土资源部廖永林司长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闲置房地产

用地1.1万公顷,其中闲置住宅用地7461公顷。”记得,在2010年8月国土部披露过一份有关1457宗闲置土地(面积9772公顷,其中70%是住宅用地)的“黑名单”。而与之相同休息的“空置房”几度引发热议,据有关业内人士称“当前北京有空置房518万套”(此前6月份媒体报道称北京有381.2万套)。无论是“闲置土地”,还是“空置房”,均是监管“空心化”的表现。在监管“空心化”下,相关监管部门出于某些利益的考虑,不但没有大力整顿这些现象,反而是将权力与资本高度“融合”,职务形同虚设、行政不作为。

房企“空心化”,“质量之门”接二连三

我们常说,建筑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然而,近年来出现不少“楼脆脆”、“楼歪歪”、“楼倒倒”等各种“质量门”事件。而之所以,会接二连三频频出现“质量门”事件,正是某些房地产企业“空心化”的表现。在房企“空心化”下,扭曲了本应有的追求和价值观,其不再关注建筑的品质。人们赖以生活的房子也已不只是“房子”,也成了其利欲熏心者的赚钱工具。另外,“楼跑跑”、“捂盘惜售”等行为,也是房企“空心化”的表现。

设计“空心化”,“最丑建筑”见怪不怪

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记载历史信息的媒介。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也频出依法争议的雷人“丑建筑”。正是由于某些设计者的“空心化”,模仿几乎成为设计必由之路,这也导致了没有“最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