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 5355155374073815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 5355155374073815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6b9ed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20

v1 1 v0 4 7 5 1 v33 v4 2 v2 2 v5 6 解:如下图所示v0与v5之间的最短路径为:v0, v1, v2, v4 , v3, v5 最短路径值为1+2+1+3+2=9

20、分别用三种不同的遍历方式写出对下图中二叉树点的访问次序。

先根遍历:ABDEHCFIJGK 中根遍历:DBHEAIFJCGK 后根遍历:DHEBIJFKGCA

四、证明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若R和S都是非空集A上的等价关系,证明R?S是A上的等价关系。

证明:?a∈A,因为R和S都是A上的等价关系,所以xRx且xSx。故x R?S x。从而R?S是自反的。

?a,b∈A,aR?Sb,即aRb且aSb。因为R和S都是A上的等价关系,所以bRa且bSa。

故b R?S a。从而R?S是对称的。

?a,b,c∈A,a R?S b且b R?S c,即aRb,aSb,bRc且bSc。因为R和S都是A上的等

价关系,所以aRc且aSc。故a R?S c。从而R?S是传递的。 故R?S是A上的等价关系。

2、证明苏格拉底论证:凡人要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要死。 设: H(x):x是人。M(x):x是要死的。s:苏格拉底。本题要证明:(?x)(H(x)→M(x))∧H(s)?M(s) 证明:

⑴ (?x)(H(x)→M(x)) P ⑵ H(s)→M(s) US⑴

⑶ H(s) P ⑷ M(s) ⑵、⑶ 3、P→Q,┐Q?R,┐R,┐S?P?┐S 证明:

(1) ┐R 前提 (2) ┐Q?R 前提

(3) ┐Q (1),(2) (4) P→Q 前提

(5) ┐P (3),(4) (6) ┐S?P 前提

(7) ┐S (5),(6)

4、在群中,除单位元 e 外,不可能有别的幂等元。 因为e?e=e,所以e是幂等元。设a?G且a?a=a,则有a=e?a=(a –1 ?a)?a=a –1?(a?a)=a–1 ?a=e, 即a=e。

6、证明:((Q∧S)→R)∧(S→(P∨R)) = (S∧(P→Q))→R. 证明:

左边:((Q∧S)→R)∧(S→(P∨R)) =(┐(Q∧S)∨R)∧(┐S∨(P∨R)) =(┐Q∨┐S∨R)∧(┐S∨P∨R) =(┐Q∨┐S∨R)∧(┐S∨P∨R) 右边:(S∧(P→Q))→R = ┐(S∧(┐P∨Q))∨R = (┐S∨(P∧┐Q))∨R

= (┐Q∨┐S∨R)∧(┐S∨P∨R)

所以 ((Q∧S) → R)∧(S→ (P∨R)) = (S∧(P→Q))→R.

7、设I是整数集合,k是正整数,I上的关系R={|x, y ∈ I,且x-y可被k整除},证明R是等价关系。

证明:(1) 对任意的x ∈ A,有x-x=0可被k整除。所以 ∈ R,即R具有自反性。 (2) 对任意的x,y ∈ A, ∈ R,即x-y可被k整除,设x-y=km,则y-x=-km,显然y-x可被k整除。所以 ∈ R,即R具有对称性。

(3)设x,y,z ∈ A,若 ∈ R, ∈ R,即x-y可被k整除,y-z可被k整除,设x-y=km,y-z=kn,则x-z=k(m+n),即x-z可被k整除。所以 ∈ R,即R具有传递性。

综上所述, R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故R是等价关系。 8、证明:

⑴((p→q)→r)? ((┐q∧p)∨r) ⑵p→(q→r)? ┐r→(q→┐p) 证明:

⑴ ((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蕴涵等值式 ?∧(┐q))∨r //德·摩根律 ?┐q∧p)∨r) //交换律 ⑵p→(q→r)? ┐r→(q→┐p)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蕴涵等值式 ?r∨(┐q∨┐p) //结合律与交换律 ?r∨(q→┐p) //蕴涵等值式 ?┐r→(q→┐p) //蕴涵等值式 9、证明(P∨Q) ∧(P→R) ∧(Q→S)?S∨R 证明:

(1) P∨Q 已知前提 (2) ┐P→Q 由(1) (3) Q→S 已知前提 (4) ┐P→S 由(2) 和(3) (5) ┐S→P 由(4) (6) P→R 已知前提 (7) ┐S→R 由(5) 和(6) (8) S∨R 由(7)

10、证明P→ ┐Q,Q∨┐R,R∧┐S? ┐P

证明用反证法,把┐(┐P)作为附加前提加入到前提的集合中去,证明由此导致矛盾。

(1) ┐(┐P) 反证法附加前提

(2) P 由(1) (3) P→┐Q 已知前提 (4) ┐Q 由(2)和(3) (5) Q∨┐R 已知前提 (6) ┐R 由(4)和(5) (7) R∧┐S 已知前提 (8) R 由 (7) (9) R∧┐R 由(6)和(8),矛盾

11、证 (?x)(P(x)∨Q(x)) ?┐(?x)P(x) →(?x)Q(x) CP规则:要证S?R→C ,也就是证明(S∧R) ?C (1) ┐(?x)P(x) 前提引入 (2) (?x)┐P(x) 由(1) (3) ┐P(c) 由(2) ES (4) (?x)(P(x)∨Q(x)) 前提引入 (5) P(c)∨Q(c) 由(4) US (6) Q(c) 由(3)和(5) (7) (?x)Q(x) 由(6) EG

12、证明定理:设是群,对于任意a, b∈G,则方程a?x=b与y?a=b ,在群内有唯一解。

证明:因为a? (a-1?b) =(a? a-1)?b =1?b= b 所以x=a-1 ? b是方程 a?x=b 的解。 其次证明唯一性,如果有另一解c,则必有

a? c = b= a? (a-1?b),由消去律可知c =a-1 ? b 。 同理可证 y?a=b 有唯一解 y= b?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