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泥鳅 年年都丰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稻田养泥鳅 年年都丰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944df9941ea76e58fa046b

稻田养泥鳅 年年都丰收

稻田养殖泥鳅具有种苗来源广、技术简单、易成规模、不影响水稻产量、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养殖模式,适合在水源丰富的地方推广。

1、稻田的选择和整修。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无废水污染,质地松软肥沃的稻田养殖。面积可大可小,但田埂应加高加固夯实,要具备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要有拦鱼设施,防止泥鳅钻逃及野杂鱼和污物进入。禾苗返青后,将稻田田角的稻株移栽在同田的其它行中或另田定植,腾出空地开挖鱼沟,沟宽33厘米,深28— 30厘米或至硬度层。在沟的交*处开长1米、宽60—80厘米、深50~60厘米的鱼溜,供泥鳅在晒田时栖避。要做到沟沟相通,沟溜相通,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左右。

2、鳅苗的放养与投饲。插好秧后,开沟安装好栅栏,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繁殖饵料生物。方法是,在沟溜中用干燥或新鲜的牛、猪、鸡粪,稻草和米糠等混铺12厘米厚,再盖一层泥土。当稻田中浮游生物增多,对泥鳅生长有利时,即可放养鳅苗。放养规格和大小要基本一致,每亩稻田放养25克一尾的小泥鳅鱼苗2万尾。如果是不投饲料的粗放养殖,放养数量应适当减少。

泥鳅在稻田中主要摄食水蚤、蚯蚓、摇蚊幼虫等。施肥能促使天然饵料生长,比投饵经济。施肥前肥料应先发酵,少量多次施用。放养密度高的稻田,还应加投豆浆、面粉、米糠、豆渣、麦麸、青菜碎叶、蝇蛆或鱼用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饲1次,日投饲量为泥

鳅体重的5%左右,并根据吃食情况增减。

3、病害的防治及田间管理。放养鳅苗前10天,每亩稻田用生石灰20千克化浆全田泼洒消毒,鳅苗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后分散放入田中。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用0.0010/阊的漂白粉溶液遍洒1次,防病效果较好。 。

稻鱼双丰收的关键是鱼不逃走,稻田水不干涸,平时的田间管理完全按水稻生长的常规要求进行,但不能频繁除草,必要时除1次即可。水深保持在3~5厘米为宜,特别在大雨时要防止洪水漫埂,注意田埂或栅栏周围不能出现漏洞。

稻禾出现病害时,应先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杀虫双、乐果、稻瘟净、磷胺等,并按常规剂量使用,切忌任意加大用量,要禁用除草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施药前要使水深增加到7—10厘米。粉剂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施用,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要尽量喷洒在稻禾的叶面上,避免直接喷洒到水中。在割稻前,当田水放干后,泥鳅聚集到鱼溜中时,用纱网捕捞,钻入底泥的泥鳅用锄头轻轻挖出。 方法二:

泥鳅适应性强,喜爱钻在泥土中,比其他鱼更易避开稻田施肥、打农药的矛盾。泥鳅食性杂,能吃田中杂草、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等。因此,更适合于稻田养殖,尤为重要的是养殖后的泥鳅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还会使每亩水稻产量多增产25公斤~50公斤。

苗种放养,每亩稻田通常放养成熟的泥鳅10公斤,按雌、雄1:

3或1:2搭配。此外,也可直接放养长3厘米左右的泥鳅鱼种,每亩放养5公斤~7.5公斤;不投饵粗养,放养3公斤~4公斤,投饵精养,可适当增加到6公斤~9公斤。如采取稻田自繁鳅苗,就不能再放养其他鱼种,以免稚嫩的鳅鱼惨遭残食。

养殖时,可投喂鱼粉、鱼肉浆、动物内脏、蚕蛹、禽畜粪等,还可掺入部分植物性饲料,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等。日投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5%,最高可达10%,分上下午两次投喂,投喂饲料量是否恰当,往往以1小时~2小时是否吃完为标准。 水稻收割前捕鳅,先放水,在出水口处设置网兜捕捉。沟中水已干,泥鳅钻进泥土中,可用铁锹挖捕。然后将泥鳅卖出,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