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温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b63c310b4c2e3f572763b5

湿温 太阳伤寒

季节:夏秋雨湿季节 冬季严寒季节 病因:外—湿热病邪 外—风寒病邪 内—脾胃湿热 内—卫阳不固 病位:脾胃 太阳膀胱经 病理:湿邪阻遏卫气 寒邪袭表 气机不畅。 阻遏阳气。 发病:起病缓慢 起病较快 症状:恶寒身热而不扬, 恶寒发热,必然 无汗或少汗(随 无汗,头痛剧烈, 热势增高而汗出) 身体骨节疼痛, 头沉如裹,肢体困 苔白滑,脉浮紧。 重倦怠,苔白腻, 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 辛温解表 方药: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 麻黄汤,桂枝汤。 1、湿重于热: 1)邪阻膜原:(P108)

表现—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或如齑粉,

脉缓。

辨证要点:气分 + 膜原 + 湿重于热 病机—邪阻膜原,阻遏气机。 治则—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方药—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 2)湿困中焦:(P110)湿重热轻困阻中焦

表现—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呕吐,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泻,小

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或濡而略数。

辨证要点:气分 + 中焦(中下)+ 湿重于热 病机——湿阻中焦,气机不畅。 治则——燥湿化浊。

方药——雷氏芳香化浊法。 3)湿阻肠道传导失司:(P110)

表现——神识如蒙,少腹满硬,大便不通,苔垢腻。 病机——肠道湿郁气结,传导失职。 治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 方药——宣清导浊汤或小承气汤。 4)湿阻膀胱:(P110)湿浊上蒙,泌别失职

表现——热蒸头胀,呕逆神迷,小便不通,舌苔白腻。 病机——湿阻膀胱,气化不行。 治则——淡渗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茯苓皮汤。 湿热并重:

1)湿热困阻中焦:(P110)

表现——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

赤,苔黄滑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气分 + 中焦(上中下)+ 湿热并重 病机——湿热俱盛,郁阻脾胃 治法——清化湿热。(苦辛通降) 方药——王氏连朴饮。 2)湿热蕴毒:(P111)

表现——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湿热并重+湿热弥漫三焦+咽肿、身目发黄 病机——湿热毒邪上攻咽喉。 治则——清化湿热,解毒利咽。 方药——甘露消毒丹 3)湿热蒙蔽心包:(P114)

表现——身热不退,朝轻暮重,似清似昧,时有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辨证要点: 气分 + 湿热并重 + 时有谵语 病机——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 治则——清化湿热,豁痰开窍。 方药——菖蒲郁金汤。

3 热重于湿——热炽阳明,湿困太阴(P111)

表现——高热、汗出,面赤气粗,口渴欲饮,身重脘痞,苔黄微腻,脉象滑数。 辨证要点: 气分 + 中焦 + 热重于湿 (四大证 + 身重脘痞) 病机——阳明热炽,兼太阴脾湿未化。 治则——清泄胃热,佐以化湿。 方药——白虎加苍术汤。 (三)转归:

1、湿热化燥,伤络便血:(P116)

表现——身灼热或心烦躁扰,甚或神昏谵语,发斑或上下出血,舌绛而干。 病机——湿邪化燥,热邪化火,侵入营血损伤脉络;或护理不周,饮食不节, 损伤肠络,迫血妄行所致。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 2、气随血脱:(P116)

表现——便血不止,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肢厥、舌淡无华、脉微细。 辨证要点:便血不止 + 亡阳

病机——出血过多,气无所附,阳气虚脱。 治则——益气固脱。 方药——独参汤; 3、湿盛阳微:(P117)

表现——形寒肢冷,口渴胸痞,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病机——寒湿重伤脾、肾阳气。 治法——温肾健脾,祛寒逐湿。 方药——薛氏扶阳逐湿汤;真武汤。 恢复期--余湿留恋:(P118)

表现--身热已退,或有低热,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象濡弱或缓 病机--余湿未尽

治法--轻宣芳化,淡渗余湿 方药--薛氏五叶芦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