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fe3850b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a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

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

解析:选D 某池塘生活着150多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为群落特征,不是种群特征。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解析:选D 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选D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

4.(2018·长沙调研)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

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选B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遵循“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进行计数,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

6.(2018·南昌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解析:选D 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当天数量是上一天数量的(1+1.5%)倍,即λ=1.015,说明种群在最初的一个月内呈“J”型增长;种群呈现“J”型增长表明其所处的环境中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已错过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7.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K值为K1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解析:选C 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种群K值为K2;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

8.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选C 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

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9.(2018·江淮十校联考)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曲线乙为“S”型增长,E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

解析:选D 曲线甲为“J”型增长,其增长率不变,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曲线乙中E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防治蝗灾应该在B点之前进行,超过B点,蝗虫增长速率加快,灭虫效果差。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C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10.

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