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因此,必须选择适宜的生态区进行种植才能使其天常生长发育,获取最好产品和品质。 2)选用适宜的土壤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的土壤在质地、酸碱度、肥力水平上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且植物对土壤性质极其适应性因植物种类而异。因此,根据植物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土壤,将植物种植在最适宜的土壤中是保证植物发育良好的前提条件。

3)选择适宜的生长季节。每年季节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也随季节而变化。植物因其起源的不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对温、光、水等生态因素的特定要求。在种植植物时,人们就应考虑到植物对温、光、水等生态因素的要求,并根据栽培目的选择适宜的生长季节,使植物的生长发育符合人的愿望。

4)合理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根据其生育特点和对营养需求的差异,进行合理的间作、套种或轮作,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土壤肥力和光能。

11 如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P33-35

1)保护地栽培。为了给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人们在植物栽培,尤其是蔬菜和花卉的栽培中发展了保护地栽培。由于在保护地栽培中采用了保温防寒或降温防热的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控制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使植物在寒冷或炎热的季节也能正常生长。

2)灌水和排水技术。水分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命脉。在生产上为了以最低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增产效果,就要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合理的灌溉;另一方面,必须发展灌水和排水技术。

3)施肥技术 施肥是为作物提供无机营养的重要措施,也是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增施氮肥一般可加速营养器官,特别是茎叶的生长,但施氮过多,一般可使作物发育延迟,贪青晚熟;而多施磷、钾肥可促使花芽等生殖器官的发育,有利作物灌浆和提早成熟。因此,对于以收获营养器官为主的蔬菜,常常要注意多施氮肥,而对于以收获籽粒等生殖器官为主的粮油作物,在前期施适量氮肥的基础上,中后期应多施磷钾肥。

4)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整顿 农作物虽然生长在人工栽培的环境条件下,却不能完全摆脱来自自然界的干扰。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杂草和病虫害便成为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大威胁。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重的草荒和病虫害的发生将使作物大量减产,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因此,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是保产的重要措施。

12 如何通过调整株型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P35

1)修剪和整枝。修剪和整枝就是使植株按一定的株形生长,形成最适宜的果枝数目,从而能有效地调节植物体内营养分配,保证生殖器官的生长与发育;同时,还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事理密植,提高产量。

2)支架和压蔓 对于蔓生或不能直立的作物如黄瓜、番茄等采用支架栽培可以增加栽植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从而增加产量。一些匍匐生长的瓜类如西瓜、南瓜等采用压蔓有调节植株生长和促生不定根的作用。

3)摘叶和疏花、疏果 对番茄、茄子、菜豆等作物,在其生长的中、后期摘除下部的病叶、老叶,可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下部通风透光,促使上部茎叶良好发育。

13 农业引种时如何考虑环境因素与品种特性间的关系? P31-32

1)生态因素与品种适应性。每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选育出来的,这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并对其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称为作物的生态因素(或称生态条件)。对于某一作物而言,其生态因素大体相似的地区,称为生态区。同一作物在一定的生态

区范围内,由于生态条件相同,因而形成了与该地区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品种类型,称为生态型。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因为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作用下选育出来的,因而,它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一个品种只能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获得增产,越过这个范围就可能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增产不多,不增产,甚至减产。因此,任何品种总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存在适应于一切地区的品种。当然,不同的品种适应的范围有较大差异,有的品种适应范围较广,有的则比较窄。

2)生态因素与引种。在生产上有时需要将外地优良品种引入本地种植,以期获得较好的收益。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引种是利用现有品种资源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的一个简单易行迅速有效的途径。过去,曾经有不少国外的优良品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不同地区间的引种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由于任何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同地区之间生态条件的差异往往会成为引种的限制因素。一般说来,在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之间引种比较容易成功。为了不致给生产造成损失,引种必须经过试验,切不可盲目进行。经2~3年试验证明可行后,方可大面积种植。

第三章

1 何谓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光合作用的意义。P38-40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植物内部因素,如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叶龄、叶绿素含量等。二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质、光强、温度、水分、CO2、矿质营养,等。

光合作用的意义:a 光合作用过程是制造有机物质的过程;b光合作用过程还是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c光合作用也是不断向大气补充O2的过程。

2 何谓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在植物生产中有何应用?P41

1)昼、夜间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及它们的长度对植物开花结实有很大影响,有些植物需要长夜短昼才能开花结实,而另一些植物则相反,需要短夜长昼才能开花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2)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在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引种植物、安排花卉的开花期,促进或控制林木幼苗的生长。从光照条件看,进行植物引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纬度相近地区,日照条件基本相同,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②短日植物。南方品种产引,将延长生育期,严重的甚至不能开花结实;北方品种南引,缩短生育期,提前开花结实。③长日性植物。与短日性植物相反。如果考虑温度的影响,则长日性植物南北引种时,温度光照的效应相反;短日性植物,南北引种时,温光效应一致。所以长日性植物比短日性植物引种更困难些。在花卉生产中可以根据一地日照变化的规律,安排花卉的开花期,达到四季花香的目的,在林木生产中,可以人工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来培育苗木,如延长光照时间,可加速红松苗生长;缩短光照时间,可提早休眠,提高抗寒能力。

3 说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致日期。简述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和应用。P43-45

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大致日期,如表3-1。

表3-1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日期 节 气 月 份 日 期 节 气 月 份 日 期 立 春 2 4日或5日 立 秋 8 8日或7日 雨 水 19日或20日 处 暑 23日或24日 惊 蛰 3 6日或5日 白 露 9 8日或9日 春 分 21日或20日 秋 分 23日或24日 清 明 4 5日或6日 寒 露 10 8日或9日 谷 雨 20日或21日 霜 降 21日或23日 立 夏 5 6日或5日 立 冬 11 8日或9日 小 满 21日或22日 小 雪 21日或22日 芒 种 6 6日或7日 大 雪 12 7日或8日 夏 至 22日或21日 冬 至 22日或23日 小 暑 7 7日或8日 小 寒 1 6日或5日 大 暑 23日或24日 大寒 20日或21日 2)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有表示季节的,有表示气候状况的,也有表示自然物候反映的。表示季节的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冬、立秋八个节气。“四立”表示春夏秋冬的开始,这是根据天文上来划分的,不一定与各地气候相符。“二分”、“二至”表示季节的转换,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居春秋之中间节气;冬至是日长最短转为日长渐长,夏至由日长最长转为日长渐短。反映气候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寒暖程度,大暑为最热,大寒为最冷,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气温开始下降;寒露、白露、霜降间接反映气温状况,而谷雨、雨水、小雪、大雪则反映降水状况。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惊蛰是指春雷惊醒了土中冬眠的动物;清明反映了大自然草木繁茂,天气晴朗、清明如镜;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芒种反映麦类作物成熟。

3) 农业应用:指导农业生产。例如流传在北京地区的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等等。这些谚语和歌谣,曾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今后也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 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因素有哪些?何谓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P45

1)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光以平行光的方式穿过大气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能,太阳直接辐射的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2)散射辐射:是指在地面上获得的来自整个天空大气散射出来的太阳辐射能。散射辐射的大小也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随着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减弱。散射辐射还与地面反射特性和海拔高度有关。

3)地面辐射: 地面按其自身的温度不断以电磁波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按其自身的温度不断以电磁波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5 何谓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哪些?P48-49

1)呼吸作用是指一切活细胞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有氧呼吸,即植物吸收氧气分解体内的葡萄糖,放出CO2和水并释放能量。另一种是无氧呼吸(又称发酵作用),植物不需吸收氧气分解体内的葡萄糖。、

2)影响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a植物的内因。不同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呼吸强度不同。一般的规律是:生长旺盛的器官与组织,呼吸强度高于趋于衰老的器官和组织,休眠的种子呼吸强度最低,生殖器官呼吸强度较高,叶、茎、根等营养器官中等,受到伤害或受病菌侵染的植物呼吸强度一般高于健康植物。b环境因素:温度和CO2浓度。

6 植物呼吸作用在植物生产中有哪些应用?P49

1)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呼吸强度呈有规律的变化,种子开始成熟阶段,呼吸强度随着灌浆速度的增快而增强,但随着种子的成熟,由于细胞脱水和细胞内贮藏的干物质逐渐增多,呼吸强度逐渐降低。当种子的含水量降到某一限度时,呼吸达到最微弱的状态。所以贮藏种子时必须使种子内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2)当O2浓度低于一定值时,呼吸作用就会受到抑制。根据这个原理,应用气调法贮藏粮食、果蔬应运而生。气调法是将种子或果蔬装在塑料袋内,抽出空气,充入氮气,使其内O2浓度下降并维持3%~6%水平,农产品便处于缺氧状态,长达几个月不腐烂变质,从而达到保鲜贮藏的目的。 3)鲜果成熟过程中,其色泽由绿转变为黄、橙、红等,肉质由硬变松,由涩酸变香甜。在这个过程中呼吸强度略有下降,而后突然跃变升高,到达高峰后,又突然下降,而后趋于平稳。果实进入成熟时果实呼吸跃变现象是与果实内形成乙烯有关,果实呼吸跃变之时正是果实内乙烯浓主最大之时。所以人们在果实的贮藏或运输中,降低温度,提高CO2的浓度,以降低呼吸强度,推尺呼吸跃变,然后再进行人工乙烯处理果实,诱导跃变,促进果实成熟。

4)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是吸水,随着种子内含水量的增加,呼吸强度恢复增加。此外,种子萌发必须有一定的O2浓度和温度保证。因此农作物播种时必须有一定的土壤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

7 目前农田光能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 P52-53

1)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农田光损失。主要是漏光,反射和透射,作物生长初期植株矮小,大部分日光漏到地面而损失;植株密度过稀,植物株、行间漏光,农作物株型不紧凑,叶片平铺,日光被反射损失,栽培水平低下,植株叶片太薄增加阳光透射损失。 2.农田环境条件不理想。在弱光下,光合速率下降,但若阳光强,超过了光饱和点,植物不能利用。此外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农田CO2中浓度不足,施肥不足或不当,农田干旱或过湿等。 3.种植制度不合理,复种指数低,农耗时间过长,浪费了生长季内太阳光能。 4.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导致减产。 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

1.改革种植制度,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推广间套种减少农田光能损失。 2.选育株型、叶型合理,高光效,高产,又不倒的作物品种。

3.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如合理密植,适当的肥水管理,整枝打杈,及时防治病虫害等,为农田创造合理的叶面积.

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充分利用地区的光能资源,特别是要利用好光合生产潜力较高的3个月和最高的月份。

5.合理安排品种和播期,使作物产量形成期处于最佳季节。

第四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