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点

(2009-3)

一、讲授内容及学时数

1.内容

绪论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 第二章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文主要信息资源检索系统 第四章 外文信息检索系统 第五章 特种文献检索

第六章 Internet 网络信息资源

第七部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课程总结

2. 学时数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共4.5学时,第三章4学时,第四章2学时,第五章2学时,第六章2学时,第七部分1.5学时。

二、各章知识点

绪论

一、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支持和挑战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的问世。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

信息时代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特别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了整个教育的变革。

二、信息素质及其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

(1)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

(2)要成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信息能力: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道德: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三、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1

(一)信息检索的意义

1.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2.信息检索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信息检索是继承借鉴前人成果的主要手段 (二)信息检索的作用

1.信息检索能够避免重复研究和走弯路 2.信息检索有助于节约时间、提高科研效率 3.信息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

第一节 信息的基本知识

信息可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信息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物质和能量资源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质和专门功能。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物质、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物质 ----- 向人类提供材料及生活必需品 信息 ----- 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 能源 ----- 向人类提供动力

一、信息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有关信息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 1. 信息的经典定义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2. 信息的现代定义

信息是指一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表征。它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只要事物存在,就会有表征其属性的信息。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人们正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不同信息来区别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已成为发展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尽管信息概念呈多样性,我们对信息的认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信息与物质、能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是事物变化和差异的表现;信息的获取,可以使主体对客体的不确定性减少。

二、信息的特征

1. 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信息认识的主观性 3. 信息的依附性 4. 信息的可传递性

2

5. 信息价值的不定性 6. 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传递四要素:信源(信息的发出体)、信宿(信息的接收体)、信道(信息的传递媒介)、信息。

三、信息的功能

1. 资源功能

2. 组织管理功能 3. 中介功能

4. 消除不定性(解惑)功能 5. 传播功能

四、信息与知识、文献的关系 1.知识(Knowledge)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知识一经产生就以声像信息、实物信息、文字信息等形式传播。人类不仅要通过信息认识世界,而且要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组织知识。

知识与信息的关系:

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不直接等同于信息。

知识是人类大脑活动的产物,是系统化、精炼化的信息。 信息是知识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2. 文献(Document)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 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

② 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是借助于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

记录下来并为人们所感知的。

③ 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如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等,它是文献的外在

形式。

④ 记录的方式或手段,如铸刻、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它们是知识、信

息与载体的联系方式(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文献具有认识、存储和交流知识的作用。 3. 三者的关系

可见,信息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文献是信息、知识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信息、知识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读者吸收利用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基本知识

一、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信息资源概念的认识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狭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

3

广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集合。

二、信息资源的本质特性

1. 知识性 2. 共享性

三、信息资源的类型

(一)按物质载体划分 1. 纸质文献

纸质文献是利用纸张作为存储介质,以手写、印刷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文献形式。包括油印、铅印、胶印、复印等印刷品及手稿。纸质文献历史悠久,至今仍是主要的文献形式。

2. 非纸质文献

(1)缩微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利用缩微照相技术使文献缩微化的一种文献类型,如缩微胶卷、缩微平片。

(2)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该种文献以磁性或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利用特定的设备及技术,直接记录声音、图像,并以此传递信息。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幻灯片。

(3)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是指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介质上,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类似设备再现的信息资源。它包括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以及Internet信息资源(WWW站点、网络新闻组、BBS、电子邮件等)。

发展趋势:由以纸质信息资源为主向以电子信息源为主发展。

(二)按出版类型划分 1.图书(Book)

凡篇幅达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国际标准书号(ISBN) 2.连续性出版物

连续出版物是指具有统一题名、定期或不定期以分册形式出版、有卷期或年月标识、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的文献。其主要特点是连续性、及时性和稳定性。它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及其他连续性报告、会议录、专著性丛刊等。在众多的连续性出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期刊、报纸、年鉴。连续性出版物是与图书并列的最重要的文献类型。 (1)期刊(Journal Magazine periodical)

是指采用统一名称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性出版物。 具有连续的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 ISSN (国际标准刊号)

核心期刊: 是指某一学科中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 (2)报纸( Newspaper)

是指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连续性出版物,出版周期短(日、隔日、周报、旬报)有年、月、日顺序 。

(3)年度出版物(annual,yearbook)

汇集某领域年内重要资料,每年出版一次。它包括年报、年鉴及按年度出版、修订的百科全书等。

3.特种文献(special categories of documents)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