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

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朗读

红艳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

栏楯迷前赏,风香写独哀。

魂兮寻月下,应伴绕千回。

陈三立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朗读

古诗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相关作品

群盗方为梗,分符奏未宁。黄巾攻郡邑,白梃掠生灵。

尘土周畿暗,疮痍汝水腥。一凶虽剪灭,数县尚凋零。

龙门非旧干,露井非故林。凋尽千丛翠,都缘一片金。

烟霜不惮染,蒲柳更惊心。无复啼莺处,空馀寒雀吟。

秋非我秋,我思秋流。驾言出游,以涤我愁。采芳洲兮,秋风浮兮。

彼姝者子,逝肯留兮。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

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

信马闲过忆所亲,秋山行尽路无尘。

主人莫惜松阴醉,还有千钱沽酒人。

岁晏促王程,宁辞带月行。罡风九野吼,残雪四郊明。

宦辙嗟车耳,兵符问谷城。殷勤向关吏,霜角莫频声。

鹿门山上寺,突兀尽无尘。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
鸟过惊石磬,日出碍金身。何计生烦恼,虚空是四邻。

密雪飞花万木僵,南枝的皪待朝阳。

还知百果输先手,政为孤根压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