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轶事典故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主要成就

古文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世称“大徐本”。

书法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清代冯武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做《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诗作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敞丽谯,披绮寮。

歌声和夜漏,火树似花朝。

古来贤达士,驰鹜唯群书。非礼誓弗习,违道无与居。

儒家若迂阔,遂将世情疏。吾友嗣世德,古风蔼有馀。

新安风景好,时令肃辕门。身贵心弥下,功多口不言。

韬钤家法在,儒雅素风存。簪履陪游盛,乡闾俗化敦。

微云疏雨淡新秋,晓梦依稀十二楼。故作别离应有以,

拟延更漏共无由。那教人世长多恨,未必天仙不解愁。

已开山馆待抽簪,更要岩泉欲洗心。常被松声迷细韵,

忽流花片落高岑。便疏浅濑穿莎径,始有清光映竹林。

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树倚荒台风淅淅,

草埋欹石雨修修。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

王事信靡盬,饮冰安足辞。胡为拥征传,乃至天南陲。

天南非我乡,留滞忽逾时。还经羽人家,豁若云雾披。

仙驭期难改,坤仪道自光。閟宫新表德,沙麓旧膺祥。

素帟尧门掩,凝笳毕陌长。东风惨陵树,无复见亲桑。

东观时间暇,还修喻蜀书。

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

南朝人物古犹今,只恐前身是道林。

处处经行常自适,不妨谭笑不妨吟。

旧国荒闵成黍稷,故交危脆似琉璃。

高从独喜汤师在,手把新文数道碑。

抚云璈,吹玉箫。

艳舞回罗袂,香风闪步摇。

惠远禅师名素重,维摩居士室皆空。

群公竞有诗相赠,组绣珠玑满袖中。

徐铉相关作品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东吴回首每伤神,千里关河百战身。旧业已随烽火尽,白头无复故乡春。

百年谱系雕虫细,半世功名马鬣新。闻道辽东多野葬,死生高谊更何人。

尔去当残腊,其如霜露何。

到时春草遍,随处故人多。

拥盖难遮万脸红,烂然云锦直连空。

更看雨过新妆洗,百媚都含一笑中。

皆出於潇湘之接壤,信乎其为真八景者矣。嘉禾吾乡也,岂独无可搅可采之景欤。间阅图经,得胜景八,亦足以梯潇湘之趣,笔而成之图,拾俚语,倚钱唐潘阆仙酒泉子曲子寓题云。至正四年岁甲申冬十一月阳生日,画於橡林旧隐空翠风烟(在县西二十七里,桥李亭手,三过堂之北。空翠亭,四园竹可十余亩,本觉僧刹也)万寿山前,屹立一亭名*李,堂阴数亩竹娟娟。空翠风烟。骚人隐士留题咏。红尘不到苍苔径。子瞻三过见文师。壁上有题诗。

穰邓相看少壮时,中间薄宦阻亲依。幸君西洛休官早,值我东齐谢病归。

春色满城游骑纵,月光照席酒觥飞。遥知汉上幽栖乐,饱暖全家卧翠微。

武功蕴宏略,希世遘奇表。挟日肇封祚,治水赞熙皞。

大勋古难恃,令名当自保。迢迢南中云,恻恻羡飞鸟。

赠君留侯跽履幽渺之遗编,侑以文昌示像夭骄之飞鸾。

雨公往者为时出,苍姬再造炎刘端。浮沤变化不离世,而我未见徒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