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屿吟寄京华故人

鹭屿吟寄京华故人朗读

鹭屿嶷立南海中,奔腾决莽来天风。层岩峭壁势飞动,訇如万马声行空。

昨日暮过二月半,吴绵卸尽还挥汗。一夜寒风荡宿温,无冬无夏朝朝换。

我来鞭石驱神鳌,长飙飞御尻轮飘。振衣直上蓬莱顶,东西乌兔穷秋毫。

紫鸾镜水矜羽毛,长吟龙笛生波涛。更谁遗我昆吾刀,斩蛟截鳄青天高。

积气重溟水翻墨,黑云万里动春色。玉堂美人在帝侧,且向天南望天北。

鲍作雨简介

清浙江瑞安人,字云楼。道光元年举人。有《周易择言》、《六吉斋诗钞》。 ...

鲍作雨朗读

古诗鹭屿吟寄京华故人相关作品

芸香楼上汗成珠,起趁清风为扫除。见此西凉甘露乳,泠然齿颊出寒酥。

追数交朋略散亡,臂孱足蹇固其常。

一年又见秋风至,孤梦潜随夜漏长。

黑白未分时,其中一著奇。已空生死见,宁堕战争危。

持重机常速,争先计或迟。捐微存大勇,勍敌尽吾归。

千级穿萝望渐平,万峰拥笏骤相迎。秋空月并蟾蜍吐,夜壑风疑虎豹惊。

荒草不传兰若迹,古松犹识范祠名。自怜长诵先忧语,拄颊看山尽此生。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奕奕新堂,滹水之阳。于以奉母,允寿且康。惟此滹阳,风物淳美。

旨甘膳羞,亦孔之备。母氏寿康,由克致养。子职慎修,晨夕弗爽。

游尽西湖赏尽莲,玉壶落日泊楼船。

莫嫌当处荷花少,剩展湖光几镜天。

两崖壁削势相嵚,巴蜀重关未可侵。地险终输天一着,君王何用五牛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