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

苏堤清明即事朗读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注释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苏堤清明即事鉴赏和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吴惟信简介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

吴惟信朗读

古诗苏堤清明即事相关作品

人烟懡罹不成村,溪水微茫劣半分。

流到前滩忙似箭,不容雨点稍成纹。

神游八极表,乃是逍遥意。因之以名命,何取漆园吏。

扁榜谁其书,太师龙蛇字。弹压南容筦,江山倍增气。

也曾勘破到风幡,坐得形枯鬓早斑。

衲子指为真铁汉,江神幻出小金山。

风和日永饱食已,雨急天寒户不开。

遇此佳时无一事,搘床高枕听咍台。

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雒阳春暮。杨柳梧桐,旧梦了无寻处。

拚午醉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到更残月落西峰,泠然胡蝶忘归路。

方秀美盘游,频年降天罕。水共伊川接,山将阙门断。

捧日照恩华,攀云引疲散。野宿霜入帐,孤衾寒不暖。

山青未了晓光开,鸠唤鸠应雨又催。

消得犊车泥滑滑,此行不为杏花来。

湖山清气钟而翁,生儿亦有古人风。年年送橘拜床下,甚愧我非庞德公。

今年霜落洞庭早,橘熟先于葑田稻。青衣童子黄金丸,橘头摘来霜未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