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朗读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译文和注释

译文

霜树重重叠叠远山显得越来越小,流动的云团高高的楼阁仿佛就在林梢之上,九月九日重阳节刚刚过去。一杯菊花酒聊以自慰衰老的容颜。

翠绿山色若有若无就像淡扫的眉黛。而今虽在西山却喜爱归隐东山。流水连天夕阳横照于水里,酒尽高楼眺望那通往家乡的西河道风光。

注释

青嶂:青山。沈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

高栋飞云: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

杪(miǎo):一般指树枝的细梢。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人们于此日,“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以消灾避难。

黄花:菊花。《礼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鞠通“菊”。

秋容:韩琦《九日小阁》:“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翠色有无: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本句由此化用而来。

西山:疑即金中都燕京之西山。

东山:暗用谢安隐居东山典故。

晚照:杜甫《秋野》:“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酒阑:酒宴将尽。

西河:春秋卫地。今河南浚县、滑县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女有保西河之志。又,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参考资料:

1、元好问.中州乐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56

2、郭彦全.历代词今译 :中国书店,2000:414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鉴赏和赏析

  这首词写重阳节后,登高饮酒,面对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乡怀人的愁怀。“九日黄花”,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饮酒赏菊的季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赵可这首词中说“九日黄花才过了”,重阳节才过,却又登高饮酒,作者说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为了抚慰秋光。但从词的收尾句“酒阑望断西河道”,却透露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排遣思乡怀人的苦闷。作者因重阳节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似乎还萦绕心头,只不过不愿明白对人道出罢了。

  这首词的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写景的技巧。整首词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深秋山水图,层次井然。上片写自己的所在的西山,有近景:“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有中景:“霜树重重青嶂小”。下片写由西山望东山,是远景:“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并且写到西山之间的河流:“流水极天横晚照”。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晚秋山水的全景。而这些景物画面的转换和衔接又很巧妙,是一位身在高处的人的观察所见,使读者想到好像一架摄影机从高处移动着镜头,从西山的全景移到山巅的高栋飞云,又转到远处的东山,山下的流水、道路。“青嶂小”,正是从高处所见;“翠色有无”,则是遥望所及,都是从一个中心视点出发拍摄的镜头。词中对整个画面的设色,以素朴的淡色调为主,从平淡中又透出一种丰富;重重霜树的黄叶与白霜,远山似有若无、如蛾眉淡扫一般的浅浅的翠色,流水的青碧和晚照的红色,相映相衬,显示出“秋容”虽老,但却富有特殊的美感。在这种背景之下,词人抒写出一种若隐若现的乡思,使全词形成了一种高旷中略带沉郁的格调。

赵可简介

赵可 金代文学家。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赴考,在考场中戏书小词,为金主完颜亮所见,颇加赏识。贞元二年(1154)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

赵可朗读

古诗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相关作品

石洞甭寒,柳烟吹散松风静。日华光映。翠水环云径。

道境多闲,不是人间景。谈清净。道师歌咏。花转云房影。

今夕他乡月,遥看正上弦。金波殷地涌,玉镜待时圆。

水宿频推枕,长歌独扣舷。微微风露下,秋意已泠然。

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

地炉宿松火,纸帐横梅枝。

春虫扑蔌蔌,惟有蒲团知。

放戈释甲胄。

乘轩入紫微。

神仙铸剑本无硎,岸古班班尚铁锉。

天上少年仍狡狯,不须还尔对方平。

二仙闲坐玉屏开,剥琢声随别院来。帘幕重重关不住,瑶阶瑞鹤也惊猜。

偶寻皇溪日欲没,早梅未尽山樱发。无事江城闭此身,不得坐待花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