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兰

梁佩兰(1629 ~1705)清初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其诗歌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 著有《六莹堂前后集》等。

主要成就

  诗作

  梁佩兰诗,多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马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樵父词》等。这类诗,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但不多见。他的大多数诗仿古的习气过重,笔调较为平淡直致。总体来看其诗成就还不能与屈、陈并论。《清史列传》等典籍及当时的名人如何巩道、近人徐世昌等则盛赞其诗。

  书画

  梁佩兰兼擅书画,画善山水、兰花,但并不多见;书法则以行书见长,为清初岭南书坛的佼佼者。《国朝书画家笔录》称其书法受王羲之影响,近人麦华三、马国权等则称其书法由苏、米上溯李北海、钟繇、王羲之等,并形成自己风格。据《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称,梁佩兰传世主要书迹大致约37件,《壮陶阁书画录》与《风满楼书画录》均有记载。其书法以《行书七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为代表。该作品书文为“偶值放衙闲啸咏,何妨拄笏对云山”,很有一种厌倦官场、偷得清闲的放浪形骸。此作是送给当时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其意义也就更加耐人寻味。近人陈伯任称此书“顺笔纵书,尚存明代风习”。今观此书,则雄奇高古,笔力劲健。近有好事者将之镌刻于广州白云山碑廊。

  “岭南三家”的诗文各擅胜场,在书法上也是各有千秋。古人《书法汇编序》中专门论及三家书法之不同处。书中道:幼曾记吾粤屈翁山、梁药亭、陈独漉三先生相聚论书。三君惟独漉以八分擅名,梁谓之曰:“公书有本领,有学问,然世上多有之。仆书没本领,没学问,然掩其姓字,出书示人,识者必曰:想见此子不俗。”因谓屈曰:“公书何如?”曰:“仆书不管有本领,没本领;有学问,没学问,只自己写成一屈翁山耳。”三公之言,得毋亦贵有天趣之谓耶?从中可看出三家之书,均能自鸣天籁。在书法史上均有其一席之地。再观梁佩兰的行书,这种感觉则愈显。

人物生平

  梁佩兰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腊月,少年时从学于陈邦彦,攻读经史百家之学 ,他聪敏过人,记忆力强,能“日记数千言”,素有才名。顺治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此后三十年间断断续续6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自号漫溪叟,潜心治学,一时风雅称盛。梁佩兰每有所作,均被人们争相抄传。梁诗在当时名气极大,名公巨卿、达官贵人,都以获得他的题咏为荣。

  康熙二十年(1681)冬,与朱竹垞等结诗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徐乾学主持会试,使用“通榜法”录取大批名士,梁佩兰第七次赴考,金榜题名得中进士,但这时他已是60岁的花甲之年了。朝廷任他为知县,他以年老而不赴任,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梁以留京写诗为乐,士大夫争相延请品题吟哦。其间,他与中原的名诗人交往唱和甚多,诗作颇受好评,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满清贵胄、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因慕其名,特修书邀他共同选编宋、元词集。纳兰性德死前七日,还与他和姜宸英、顾贞观等人饮宴赋诗。。他考取进士后因年事渐高而无意仕途,未久因故离开翰林院,南归隐居广州以诗酒自酬,并与友人结成诗社以再振岭南诗风为己任,致力培养诗坛新秀。

  次年梁佩兰即告假归里,隐居于广州丛桂坊(今丛桂路附近),集骚人,结诗社,共唱吟,一住十四年。梁佩兰早年曾与一批粤中诗人在广州城西结西园白莲诗社。告假还乡后,他召集一批诗友,在法性寺重开兰湖白莲诗社,由他和屈大均、陈恭尹主持,长期组织诗会,吟咏唱和,交流切磋,扶掖后学。客以他事请者,引疾不听闻;持诗文者,则披衣倒屣,讲论不休。经他教导的后辈诗人,著名的有被王士祯称为“岭南二妙”的王隼、梁无技,以及陈阿平、韩海和女诗人王瑶湘等,很多外地诗人也慕名前来就教。此外,梁、屈、陈还主持过越台诗社、东皋诗社、探梅诗社等。据《清史列传》记载:“是时岭海文社数百人,推梁佩兰执牛耳。”他的诗歌创作为诗坛各方瞩目,所作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梁佩兰亦善作词、书法、绘画。词作被誉为清初粤词大家。书法合李邕、苏轼、米芾三家为一体而自成风格。

  康熙四十一年(1702)岁末,为庆祝翌年三月康熙帝五十寿辰,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梁佩兰奉召进京,抵京不一月,例值翰林院散馆考试,梁佩兰等三十人以不习满文而被革去庶吉士职位。梁佩兰不肯屈身赴选知县,翌年深秋便离京回乡。他与诗人沈用济结伴南下,沿途吟赏唱和,抒怀吊古。次年春,梁佩兰抵粤。 越年病逝广州,卒后门人私谥文介先生,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现保存尚好。

  梁佩兰著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了他近二千首诗。他还曾参与修纂《阳春县志》(已失),为康熙三十年(1691)新修《南海县志》作序。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临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春日鸣仓庚,北雁整归翮。故人在关外,三载犹作客。

平生论王霸,中具胆与识。边地多苦寒,欲以鍊筋骨。

张公少年好画马,用笔不在韩干下。画鹰或作乌尾讹,一时好事传宣和。

此幅猕猴更希有,我惊见之不离手。深山古崖霜气严,石壁洗出峰棱尖。

乘螭游不周,垠堮骋八荒。在昔为灵均,君也今颉颃。

入秦纪山川,葱郁怀帝王。想见登太华,天风吹衣裳。

垂杨叶老莺乱飞,牡丹花尽黄蜂稀。桑乾河水长三尺,渡头舟子催人归。

我独临时归不得,搔首看天判南北。长安当面背面尘,孤客缁衣素衣色。

市中宝刀五尺许,市中贾人向予语。红毛鬼子来大洋,此刀得自日本王。

王使红毛预斋戒,三日授刀向刀拜。龙形虎视生气骄,抽出天上星摇摇。

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

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匀。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

易水悲歌动天地,荆卿入秦为燕使。秦王尊礼设九宾,殿间顾笑旁无人。

于期之头奉上殿,血光直射秦王面。取持《督亢》色仓皇,咄哉年少秦舞阳!

登山不到罗浮巅,举足万里真徒然。瑶房璇室七十二,群真笙鹤长喧阗。

况支蓬莱一左股,金陵地肺遥相连。风云雷雨出其下,上界漭沆涵澄鲜。

独立在溪桥,溪声助寂寥。夕阳帆背动,秋色石林骄。

落叶依归雁,疏钟应上潮。美人天外思,延望一何遥。

水路随山转,行行不厌重。溯流三百里,迢递几千峰。

此地尊渔户,秋风老客容。最怜隔江女,江上采芙蓉。

路出阊江口,江流乱似堆。马衔秋草去,船载夕阳来。

石镜飞天照,云门跨水开。前途犹未止,一过一徘徊。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绕郭尽江水,长虹跨不来。地形山势截,天堑海门开。

白昼鼋鼍出,中宵鼓角哀。往时征战处,临泛重徘徊。

林间相约不曾违,试尽东风白袷衣。沧海树低潮暗上,夕阳烟乱鸟斜归。

酒当良会谋千盏,月满闲园迫四围。知己岂能忘此夜,年来心事对花稀。

东都遗迹与谁寻,雒下词人自古今。中岳气生朝日湿,黄河声应夜钟深。

平时玉几升龙卷,几度瑶笙降鹤音。无限兴亡无可说,一春闲对牡丹吟。

梁佩兰相关作品

积雨欲侵旬,朝晡漫不分。

苍凉微露日,惨淡已生云。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落叶萧骚秋气深,无情星汉自西沈。四边蛩语喧墙角,一线镫光透竹阴。

元亮诗篇形赠影,南华身世目怜心。多愁奈尔张平子,说起归田忆故林。

异县关心朔雁飞,酒灯棋雨计频违。寄书全觉嵇康懒,入梦多疑李白非。

黄叶闭门方寂寂,碧云回首故依依。相逢赖有梅花约,试蹋东风走翠微。

弱弄寄觚翰,中岁慕沈玄。浮章粲华囿,精理密真诠。

弘述允大道,忘言亦自然。常恐良时暮,兰苕岂久鲜。

吴淞江上小娇娘。玉躯长。鬓云光。指点闲鸥,同坐话斜阳。

细剥香蕉送郎口,郎莫笑,看鸳鸯。

玉勒新调宛马驹,金瓯细点野驼酥。夜冲虎口擒黄兔,晓过龙沙射白狐。

个是净慈毛和尚,口言祸福有定当。

逐日随缘去赴斋,是谓两脚功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