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沈

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南宋学者。字仲默,号九峰,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次子。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人物生平

  师事朱熹

  蔡沈幼承家学,稍长,师事朱熹于白鹿洞书院,为朱熹晚年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蔡沈博览群书,视功名如草芥,三十不就科举,诸臣举荐,都推说:“此非吾志也”,坚不肯受。庆元二年(1196)爆发庆元党禁,随父谪官道州(今湖南道县),父子穿草鞋步行三千里,闭户读书,授徒讲学。父殁,护柩以还,赠银以途者众,沈一一跪谢坚不肯受。

  潜心著学

  蔡沈遵循父命与朱熹嘱咐,在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庐峰山麓建大明堂(即庐峰精舍),寒窗夜灯,潜心著述,十载著成《洪范皇极内篇》、《尚书集传》。此二书均进入四库全书。《洪范皇极内篇》是以81个洪范畴数,论述天地阴阳理气体用,动静以至自然界动植物的变化等问题。《书集传》是受朱子之托而著,化十年功夫,用简明的文字诠释经曲以得帝王谟诰之旨。与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的《春秋传》等书并列为官书,为科举所依据,成为元、明、清三代人士必读课本。

  他还与兄蔡渊一道将祖上所遗武夷山牧堂加以修缮扩建,名为“南山书堂”,以为授徒论道、著述之所。因与武夷精舍相近,可与学友随时往返,相互切磋。蔡沈遵父命在南山书堂著《洪范皇极》。在离书院不远的一曲儒巾石上,留下“千崖万壑”题刻。绍定三年(1230)病逝,谥“文正”,真德秀为其撰墓志铭,

  蔡沈由于师教和家学的熏陶,理学修养甚深。创九峰学派,主要弟子有陈光祖、刘钦、何云源及其子蔡模、蔡杭、蔡权等。

  身后荣享

  由于著书有功,教子以忠,闻于朝庭,宝佑三年(1256)理宗皇帝追赠太子少师,次年再赠太子太师、太师永国公谥文正。宋宝佑三年理宗皇帝御书“庐峰”巨字,由子蔡杭石刻于九峰石崖上,理宗皇帝赞曰:“蔡沉纲维吾道,羽翼正传,礼乐立邦国之经,著述可垂于百世。象数明天地之撰,制作示法于后人,立身不在其身,光前克裕厥后,以持敬为格心之学,以协忠为赞化之谟,经论大经由夙成于考训宫师极品。”元朝至正十九年追赠建国公。明成化三年又赠崇安伯,明嘉靖九年诏蔡沈入至圣祠。清康熙44年,圣祖仁皇帝御书颁赐宋儒蔡沈《学阐图畴》金匾。

本有瓜葛旧,况乃桑梓情。

浮云无定姿,飘泊湖溪滨。

人生辛苦惟别离,况复心相知。

辛酸话别语不出,相看执手徒依依。

幽人欲往西岩巅,临风送目心悠然。

芒鞋竹杖风月冷,千山万壑开晴烟。

静寻啄木藏身处,闲看游丝到地时。

积雨添泉脉,寒来送两山。

南风北窗下,午梦听潺湲。

造物无穷巧,寒芳品更殊。

花腴真类假,枝瘦嬾犹枯。

畏暑懒出户,息心聊罢诗。

诸公旧有作,其意已无遗。

谁把霜毫归庾岭,王孙去后久寥寥。

长时月夜横疏影,镇日春风上素绡。

巍城十八里,雄壮称洪都。

北郭势迤逦,南浦形萦纡。

作书与蜀客,止为求知音。

不料缘素丝,却与多黄金。

才既非时用,性本爱岑寂。

决策西山游,幽隐遂成癖。

暮年无杂虑,何事更关情。

入市非求利,居山岂为名。

寺古苍松老,僧高俗客希。

我来游竟日,不用笋舆归。

噫吁嚱,噫嚱一曲难为听,

桑麻垅亩今荆榛。子规夜诉仓庚鸣,

古人不可见,末习徒纷然。

精微固难知,论议胡尔偏。

幽雅从君志,驱驰愧我人。

无忘岁时旧,因得笑言亲。

蔡沈相关作品

我本南溪老,手弄溪中云。

诵诗爱招隐,读骚续湘君。

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盆莲开雨后,幽趣几人知。藕出华峰顶,泉分太液池。

受风香迸吐,倾日盖频移。烂熳西堂会,琴尊幸晚随。

往事平生恨,株牵且俟河。触藩谁遣触,磨蝎命先磨。

海屿薇原少,天南雁不过。支扉当夜静,霜月影婆娑。

乘兴联翩渡小溪,轻车不怕日斜西。

拟来古寺观新扁,且向山斋读旧题。

净几明窗翰墨香,故家文物满芸房。画图不混古今笔,简册常分品第装。

老我每因清事到,为谁重整法书忙。从来鉴赏非时好,绝胜王家宝绘堂。

尧历方归圣,虞琴始就声。不先惟帝飨,孰见事天明。

谷旦诹阳复,鸿仪备吉行。宸襟正祗谨,阴孽忽孳萌。

松桂擢危岑,烟云昼亦阴。洞门虽不锁,谁测洞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