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人物生平

  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寒士, “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下第出春明门》)又曾题诗省墙间:“阳春发处无恨蒂,凭仗东风分外(一作‘次第’)吹”(《春》之一)。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中进士。唐昭宗乾宁年间,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贯休友善,郑谷有《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贯休有《避地寄高蟾》诗。高蟾工五、七言律绝,多写感事愤世、嗟老伤怀的悲慨,较好的有《金陵望晚》、《晚思》、《途中除夕》等。其压卷之作是揭露抨击晚唐科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高蟾诗》1卷。 《全唐诗》卷668亦将其诗编为1卷。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大多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这和曹邺、刘驾、邵谒等以五言古诗为主者不同,又是一种创作倾向。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天上凤皇休寄梦,人间鹦鹉旧堪悲。平生心绪无人识,一只金梭万丈丝。

君恩秋后叶,日日向人疏。(《宫词》)

知古斋主精校2000.01.22.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偶为芳草无情客,况是青山有事身。

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尘。

紫府归期断,芳洲别思迢。黄金作人世,只被岁寒消。

风散古陂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

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复寒灯落一花。

何事金舆不再游,翠鬟丹脸岂胜愁。

重门深锁禁钟后,月满骊山宫树秋。

风含远思翛翛晚,日照高情的的秋。

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因将岁月离三岛,闲贮风烟在一壶。

为问金乌头白后,人间流水却回无。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丁当玉佩三更雨,平帖金闺一觉云。

明日薄情何处去,风流春水不知君。

云鸿宿处江村冷,独狖啼时海国阴。

不会残灯无一事,觉来犹有向隅心。

马嘶九陌年年苦,人语千门日日新。

唯有终南寂无事,寒光不入帝乡尘。

三年离水石,一旦隐樵渔。为问青云上,何人识卷舒。

高蟾相关作品

东下经牛渚,依然是故关。客程临岸尽,乡思入鸥闲。
雨涨巴来浪,云增楚际山。渔翁知未达,相顾不开颜。

四时急相乘,五月大火中。天地为炽炉,万物皆沸铜。

吁嗟望云汉,长啸怀清风。覆载虽高厚,局蹐似不容。

过云催雨断。正檐滴闲阶,似真疑幻。枕上分明,捎嫩枝夭袅,芳华照眼。

阁外斜阳,红坠处、荷风摇扇。蓦忆荒村,灯影山围,玲珑娇面。

紫气腾陵望七峰,史溪南下剑成龙。三年单父琴为政,百里河阳花是封。

过雉桑间仍抚字,飞凫云外又朝宗。明堂自合优循吏,况已贤声达九重。

游宦无功坐免归,谁令盘筋极甘肥?锦鳞差尾鱼登俎,绣羽骈头雉触机。

桑落满壶春盎盎,雨前輚磑雪霏霏。

前溪花发,层楼莺度,珍重樱桃佳宴。十年娇梦隔春烟,还记得、水边纨扇。

多应误了,沈腰潘鬓,空有泪痕如霰。楚江寂寂少双鱼,待说与、衡阳归雁。

东风日日恼吟魂,相与论心客在门。

雨洗花光红透骨,风摇野烧翠留痕。

落日飞鸟还。

忧来不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