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含蓄

诗品二十四则·含蓄朗读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沈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诗品二十四则·含蓄鉴赏和赏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文化发展的巅峰,不论是从诗人规模还是作品质量上,再没有哪个时期能望其项背。这一时期,诗歌理论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着重探讨诗歌美学问题的理论著作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含蓄》一则是《二十四诗品》的第十一品,是全书最具文采的篇章之一,向来为人所称道。既名曰“含蓄”,下笔就不能太露骨,提出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诗也好,行文也罢,神韵首先是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让读者品出“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来。紧接着,为具体阐述这种思想,作者首先举了个例子,“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在措辞上没有苦大仇深的句子,但蕴含在字间的忧患就足以让人唏嘘不已,以文已尽而意有余,回味无穷为上。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基础上的递进,主要是想说明含蓄所要达到的境界,“是有真宰,与之沈浮”。所谓的“真宰”语出《庄子•齐物论》,即指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在此则是指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含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作品的“沈浮”而“与之”,须得自然。如酒之溢出于器,虽已积满,而仍不休;抑如花之将绽,遇有秋寒之气,则必放慢其速,含而不露。这两个比喻,不仅切合命题,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说这则很有文采。

  文到第三段而境界始大,空中之尘、海中之沤,无穷无尽,而诗人只要取其九牛之一毛,也就理解他们的特质了。进而以一驭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末句之“万取一收”与首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纲领性判断相照应,这也正是一种含蓄的笔法。

司空图简介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司空图朗读

古诗诗品二十四则·含蓄相关作品

侧江小屋香酒醅,出林缭径丛花栽。溪风暂过响修竹,岭雪未尽兼寒梅。

往游武昌值佳境,白云漫漫萦崔嵬。孙家旧事颇可见,樊山杳霭临钓台。

我窗三尺馀,可以阅晦明。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

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

高松怪石险生姿,泼眼烟云好作诗。三十六峰魂梦绕,待得高人说与知。

古来元白似金兰,谁道风标不可攀。驿骑飞来问骢马,计程应是在铅山。

十载亡吾友,中宵有泪痕。何曾离梦里,容易闭泉门。

鹤发亲犹健,鹓雏翼渐鶱。一抔仍未卜,惭负不堪言。

澹著胭脂澹扫螺,亭亭瘦影照横波。由来绝色人难画,只画梅花便当他。

万人公论许忠贞,二圣酬庸异数旌。敕建崇祠隆报享,宠膺美谥极哀荣。

河山铁券传苗裔,纶綍金泥问子生。笃念荩臣恩旷古,九原衔感泪应倾。

帝子吹箫逐凤凰,离宫秋树独苍苍。

落花寂寂啼山鸟,衰草茫茫覆女墙。金簇有苔人拾得,野芦无主雁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