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日

蜡日朗读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译文和注释

译文

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

门前两边种着梅与柳,一株山楸树好花婆娑。

我歌唱你说难得,酒中的惬意何其多!

说不上酒中的快乐有多少,那石门山曾聆听过奇妙的歌。

注释

蜡(zhà)日:古代年终时大祭万物的节日。蜡,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

余运:一年内剩下的时运,即岁暮。

时已和:时节已渐和暖。

夹门植:种植在门两旁。

佳花:指梅花。

唱:指咏诗。尔:你,指上句的佳花。言得:称赏之意。

适:适意,惬意。

未能明多少:难以明了到底有多少,意谓极多。指“酒中适”。

章山:江西南城县东北五里有章山,乔松修竹,森列交荫。疑当指此。

参考资料:

1、孟二冬.陶渊明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04-105

2、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5-186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时年陶渊明五十八岁,诗人恰逢蜡日,即兴而作。

参考资料:

1、柯宝成.陶渊明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1:162

蜡日鉴赏和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写腊日一到,岁暮就会很快被送走。虽然时有风雪,但无碍于季节的转换,天气的日趋暖和,指明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不可抗拒性,预示冬即去春将来,渲染了一种蒸腾向上,振奋人心的气氛。

  三、四句承接“时已和”写梅、柳干粗枝繁,高大挺拔,傍屋而植,夹门而立,那绽开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条,芳香四溢,构成一个静谧恬适的境界。在此,虽未言及其中人,其中人超尘拔俗的精神风貌,却可由所居环境的幽雅揣度到八九分。

  后四句集中表现所居之人的行为与思想活动。诗人写自己面对佳花把酒吟诗,觉得那花儿也似乎显得心满意足,高兴不已,深感这酒中的快乐,是多而又多。然而究竟其中有多少快乐。谁也弄不清楚,只知唯有像“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七岭之美,蕴奇于此”的章山那样的风景胜地,才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诗情,可写出妙言奇句佳篇的理想去处。诗人在这里恰当运用了移情于物的艺术手法,把他那种陶醉于山水,热衷隐居生活的怡然之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勾勒环境,清新秀雅,有力地烘染了人物的性格;抒发怀抱,移情于物,情趣盎然。尤其是“章山有奇歌”一句,既收束全诗,又有宕出远神之感,使想象由近及远,在更其广阔的空间驰骋,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使其更显节短韵长,余味悠然。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朗读

古诗蜡日相关作品

太平元夜好。鳌山宴彻,祥烟凝晓。端正婵娟,为我玳筵留照。曾待龙潜旧邸,更欣际、鸿图初造。人尽道。两宫柱石,元真廊庙。天转右辖星*,尽向上勋名,历阶须到。商鼎周彝,时奉退朝吟啸。剩有埙?韵雅,况庭户、纤尘如扫。经济了。长醉遂初春早。

一星熠熠初尚微,俄顷满天如灼龟。溪流黯黮四山黑,怒芒当空唯太白。

举头仰书天漫漫,飞星纵横绝河汉。新月未高不可见,终夜起坐发三叹。

大地何人凿小空,翛然一榻卧相容。巨灵擘破三千丈,西竺飞来第二峰。

出洞风来疑有虎,藏舟夜半忽乘龙。怪来索我题诗句,稽首何君六石供。

睡起方床日未斜,旋移屐齿破晴沙。

石栏独立数归鸟,高树无风落柿花。

龙蟠虎踞帝王州,屡叹降旗出石头。

不惜家居撞怀了,可因歌舞破除休。

九茎为寿。千叶前无有。叶叶年年看不朽。天与君王意厚。

君恩雨露无边。玉筵暖接非烟。马向华山烽冷,人安草亦千年。

两肘横奋何翩翩,中欲高举外则然。

相见胸次开闤闠,一谈名利如火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